12月22日,大陸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,成功將虹雲工程首發星──虹雲工程技術驗證衛星發射升空並送入預定軌道。(中新社)
12月22日,大陸虹雲工程技術驗證衛星成功發射。(新華社)
大陸航太發展持續突破,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22日成功發射,將中國航太科工集團「虹雲工程」首顆低軌寬頻通訊技術試驗衛星送入軌道。這標誌着大陸低軌寬頻通信衛星系統建設實現零的突破,向打造全球衛星互聯網邁出堅實的第一步。此外,本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295次發射,也是長征十一號首次將衛星送入1000公里以上的太陽同步軌道。
中新社報導指出,12月22日上午7時51分,長征十一號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,成功地將「虹雲工程」首顆低軌寬頻通訊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。
長征十一號火箭立功
報導稱,這是長征十一號火箭自2015年首飛後,連續第5次的圓滿成功,前4次都送入500公里左右高度的太陽同步軌道,然而此次首度將衛星送入1000公里以上的太陽同步軌道,體現了長征十一號火箭的高性能與高可靠性,且履約週期只有短短半年時間,展現其任務適應性的提高,市場迴應能力的增強。
報導引述虹雲工程總設計師向開恆表示,虹雲工程後續建設將以首星爲基礎,開展低軌天基互聯網試驗與應用示範。除通信主載荷外,虹雲工程首星還承載了光譜測溫儀等載荷,可廣泛應用於科學研究、環境、海事、空管等領域。
2023年完成天地融合
據悉,猶如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(SpaceX)預計在2024年前發射近1.2萬顆小衛星,向全世界推出高速互聯網服務的星鏈(Starlink)計劃。虹雲工程是中國航太科工推動商業航太發展的項目之一,旨在構建覆蓋全球的低軌寬頻通信衛星系統,以全球衛星互聯網接入能力爲基礎,融合低軌導航增強、多樣化遙感,實現通信、導航、遙感的資訊一體化。
報導指出,工程共分三階段,第一階段,2018年底發射首星;第二階段,2020年底前,發射4顆業務試驗星;第三階段,2023年左右,發射156顆衛星,初步完成天地融合系統建設,具備全面運營條件。當前工程總體進展處於與國際先進水準「並跑」狀態。